微量热法历史
Julienne Regele | Calliste Scholl | Morgan Ulrich
November 17, 2023
量热法和微量热法的起源
在整个 18 世纪,许多科学家都在质疑热的本质。Isaac Newton 认为,热量通过粒子的振动进行传递,而 Robert Hooke 则认为,热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,由其各部分的运动产生。1 不过,在热测量历史中,广为人知的首位贡献者是苏格兰医生兼化学家 Joseph Black。1 1761 年,他通过精确测量发现,对处于熔点的冰或处于沸点的水加热不会导致温度变化。1 他的观察使他成为第一个区分温度和热量的科学家,标志着热力学的开端。
继 Joseph Black 之后,许多重要的科学家为量热法和微量热法的发现做出了贡献。Antoine Lavoisier 于 1789 年建造了第一台量热仪,并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确定,呼吸过程是一种燃烧反应。1 但是,James Prescott Joule 被认为是首位精确测量热量的人。1841 年,他确定了热量的机械当量,即每卡路里做功 4.184 焦耳,可使 1 磅水的温度升高 1 华氏度。1 Joule 的研究证明,热是一种可测量的能量形式。总之,这些重要的里程碑引领我们发展了现代量热法和微量热法。
现代历史与应用
对现代量热法的首个重大贡献是 20 世纪 20 年代末的用于测量合金混合热的 Kawakami 量热仪。1 近十年后,第一台绝热反应量热仪问世,用于测量金属互化物的直接合成过程。 1 随着技术的进步,测量纳米级反应的能力也得以发展,并被称为微量热法。
微量热法对于评估和推导与物体的状态变化(如由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引起)相关的热传递至关重要。近年来,该技术在分子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表征中变得尤为有用,以帮助了解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。这些测量的特性包括:
- 焓
- 平衡常数
- 熵
- 吉布斯自由能
- 结合化学计量学
与结构信息相结合,微量热法提供了合理药物设计所必需的大量关键信息。
目前,等温滴定量热仪 (ITC) 和纳米差示扫描量热仪 (DSC) 等高灵敏度微量热仪是最受欢迎的应用仪器。ITC 已成为测量反应过程中释放或消耗热量的主要工具,其受欢迎的原因在于该仪器能够直接快速地确定所有热力学参数,而无需化学标记或固定。2 这使得 ITC 成为一个出色的溶液内检测方法,可用于各种应用中的浑浊、有色溶液或特定悬浮液。2
Nano DSC 被认为是热分析(包括分析材料的热性质和生物分子的熔化温度)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。3 收集的数据非常有助于药物的设计和开发。
这些量热仪易用并配有不同的数据分析软件,可进行更精确的有助于整体分析的测量。
在生物制剂药物研发中的应用
在药物研发过程中,了解药物如何与靶点相互作用至关重要。其特征是,在进入预配方研发的后期阶段使用 ITC 充分了解相互作用背后的驱动力,之后再实施进一步的研发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研发目标是获得可与其靶标特异性结合的药物。这将有助于减少任何不必要的副作用。
可根据所表征的相互作用热力学曲线确定结合特异性。结合自由能 (ΔG) 由焓 (ΔH) 和熵 (ΔS) 两部分组成。由熵贡献驱动的相互作用更具特异性,原因是该热量来自 Van der Waals 相互作用和在结合口袋中形成的氢键,不同于作为熵贡献一部分的由疏水相互作用所驱动的相互作用。ITC 还可用于研究酶动力学,而无需任何染料或固定。
酶是一类特殊的治疗药物,因为它们不仅与靶点结合,而且还将靶点转化为产物。在酶学实验中,ITC 可用于监测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。通过分析,我们可确定 Vmax(最大催化速率)和 Km(达到半最大速率所需的底物浓度)。研发中可利用这些数值来生产具有更高效力和特异性的酶。
在研发进程中筛选出一批候选产品并准备进行深入研究时,了解分子的构象稳定性和高阶结构非常重要。这将作为分子在不同研发阶段的基准。测量该基准的标准方法是通过 Nano DSC 确定其 TM(或熔化温度)。生物分子的 TM 取决于配方缓冲液。通常的做法是测试不同的 pH、盐浓度、赋形剂和表面活性剂,在筛查中查看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处于稳定还是不稳定状态。然后对配方进行修改,直到达到所需 TM 的同时可将凝聚降至最低。此外,在生产过程中对高阶结构进行监控同样至关重要,以最大限度降低批次间差异并确保生产出所需的产品。
总结
参考文献
- Meschel, S. V. “A Brief History of Heat Measurements by Calorimetry with Emphasis on the Thermochemistry of Metallic and Metal-Nonmetal Compounds.” Calphad, vol. 68, 1 Mar. 2020, p. 101714,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alphad.2019.101714.
- Bou-Abdallah, Fadi. “Microcalorimetry in the BioSciences—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.”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(BBA) – General Subjects, vol. 1860, no. 5, May 2016, pp. 859–860,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bbagen.2016.02.004.
- H. Zhu, L. Wang, J. Feng et al.,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sensitive microcalorimeters for bioanalysis and energy balance monitoring, Fundamental Research,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fmre.2023.01.011
其他资源
- 应用说明 – Characterizing Virus Structure and Binding
- 应用说明 – Characterizing Protein – Protein Interactions by ITC
- 应用说明 – Characterization of Biopharmaceutical Stability
- 应用说明 – Advances in Native Binding Assays
- 应用说明 – Determining Thermal Stability of Antibodies with a Nano DSC
- 应用说明 – A Novel Thermodynamic Assay for Predicting and Monitoring Biomolecular Structure Stability
- 网络研讨会 – Bi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odies in a Suspension: Solutions for Slurries
- 网络研讨会 – Bi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Using DSC
- 仪器 – Nano DSC
- 仪器 – 等温滴定量热计 (ITC)
- 仪器 – 等温微量热计
- 联系方式 – 立即联系 TA Instruments